作品简介
湖区留守儿童开学第一天
9月1日,微山县高楼乡盐店湖上寄读小学,又迎来了新的学年。三年级学生双胞胎小哥俩段广凡、段广腾一下船就蹦蹦跳跳地奔向了学校。(图1507)
家住高楼乡翁楼村的五年级学生史锋,今天起了个大早,早晨6点钟就来到学校,他是第一个到校的学生。史锋的父母常年在苏州市的太湖上打工,给当地的船家捕鱼,一年只能回家二次,开学这天他父母都不在家,不能送他去学校,是他的大姨把他送到村边的渡口,搭乘村里下湖扑鱼的船来到学校的。来到学校后,他把床铺收拾好,就去班里打扫卫生、搽洗学校为迎接新生和新生家长制作的文化展板。7点多钟,运送给养的校船一到,他又和小伙伴们帮老师搬运货物(图1381)。
8点开学后,同学们在所在的班级领到新学年的教科书(图1345),开始了新学年的学校生活。
据盐店小学校长王健介绍说,根据湖区渔民的特点,多数渔民在外跑船搞运输或外出做捕捞工作、搞水产养殖,没时间接送孩子,盐店小学办成了一所寄宿制学校,从一年级孩子们就过上了学校的寄宿生活,目前学校有70%的学生是湖区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里。
谈起盐店小学的变迁,王校长说,早在解放后,那时的渔村小学是“草墩学校、”“架子学校”;70年代后是在湖滩上搭建的临时教学点,渔民称它为“帐蓬学校”;到了80年代,政府建造了长13米、宽6米的水泥专用校船,从此渔村才有了正式的“学校”;单纯的船学校满足不了入学的要求,1991年政府投资建造了这所湖中的陆地寄读学校。
1981年,王校长就就读在水泥船上,据他的回忆:学校是跟着船队走,扑捞船队走到那,学校就跟到那,船上小学最多容纳30个学生,几个年级的学生轮流上课。王校长说:“回想起当年上学的情景,我师范毕业后就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湖里小学教学。看到湖里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,真让人心疼。这十几年里,我看着一批批孩子们走进学校,又从这里离开,走出湖区,心里特别安慰。每当开学第一天孩子来到学校,听到孩子们亲切地叫一声:‘王老师好!’,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。”
图(1332)7岁的小刘鑫,从一年级起就在盐店小学开始她的寄宿生活。
图(1512.)80年代的盐店湖上小学。
图(1399)开学了,在校门口湖面上,当地渔民撑着“小木船”把孩子们送到学校。
图(1465)开学第一天,驻校民警忙个不停,帮着接孩子、搬行礼。